裴矩作为隋唐著名的外交家和战略家,为朝廷立下了不朽的功劳。他巧妙运用离间之策,成功分裂了突厥,并通过引发其内部冲突削弱了其实力,从而有效减轻了对中原的威胁,为后来唐朝战胜突厥奠定了基础。此外,裴矩积极经营西域,推动了中西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,最终使西域四十多个国家向隋朝称臣纳贡,扩展了疆域数千公里,被誉为“沟通中西,功绩堪比张骞”。然而,裴矩的故事远不止于此,他身后是一个绵延千年的士族家族——河东闻喜裴氏。从东汉时期的先祖裴晔开始,到三国、魏晋、南北朝,直至隋唐盛世,裴氏家族的英杰们在每一个朝代关键时刻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让我带你一起对这个贵族门阀一探究竟,揭开裴矩和他的家族那不为人知的秘密……
首先我们先对裴矩的家族进行基础的了解。河东闻喜裴氏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士族之一,坐落于河东郡(山东运城闻喜县),属关中郡姓,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东汉。
在这些分支中,最为人熟知的有以下几个:
西眷裴:这一分支源自裴茂之子裴徽的后代,他们在西凉地区担任官职,因此得名“西眷”。
洗马裴:裴慬从河西地区返回河东郡后,定居在解县的洗马川,因此这一支被称为“洗马裴”。
南来吴裴:裴邕南迁至襄阳,其孙裴叔业携家族返回北方,这一支被称为“南来吴裴”。
中眷裴:裴嗣之子裴奣的三个儿子裴万虎、裴双虎、裴三虎均在北魏为官,由于北魏的都城洛阳位于天地中央,这一支被称为“中眷裴”。中眷裴又分为三个房支:
中眷裴第一房:北魏河北郡太守裴万虎的后裔;
中眷裴第二房:北魏河东郡太守裴双虎的后裔;
中眷裴第三房:北魏义阳郡太守裴三虎的后裔。
东眷裴:裴茂之子裴辑的后代大多在东北慕容氏政权为官,这一支被称为“东眷”。
据记载,裴茂的先祖裴陵的后代裴盖,曾担任汉朝的水衡都尉和侍中。裴盖的九世孙裴遵曾任敦煌太守,并跟随汉光武帝平定了陇、蜀两地,后来迁居到了河东郡的安邑。到了汉安帝和汉顺帝时期,裴遵的家族再次迁徙到闻喜。裴遵的曾孙裴晔曾任并州刺史和度辽将军。裴茂是裴晔的儿子,字巨光,在汉灵帝时期历任郡守和尚书,并因率诸将讨伐李傕有功,被封为阳吉平侯。
来到魏晋之世时,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两大名门望族同盛一时,可谓风光无限。人们常常把这两大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并称为“八裴八王”,他们的名声和才华为世人所传颂。
首先说裴徽与王祥,二人皆以德行高洁著称,被誉为贤良典范;裴楷与王衍,则是才智出众、风度翩翩的代表,他们的风采至今令人赞叹;裴康与王绥,两人皆以文学才华闻名,是当时文坛上的佼佼者;裴绰与王澄,则是才思敏捷、善于辩论的名士,他们的言辞至今让人回味无穷;裴瓒与王敦,两人在军事和政务上都有卓越表现,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;裴遐与王导,皆是政治上的高手,善于治国理政;裴与王戎,则是清逸脱俗、超然物外的隐士,他们的生活态度令人向往;裴邈与王玄,两人在学问上各有专长,被誉为博学多才的典范。
到了隋唐,裴氏家族的多个分支,如西眷裴、洗马裴、南来吴裴、中眷裴、东眷裴等,各自在不同的地域和时期担任要职,家族成员各自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。如作为四朝之相的裴度亲自督师,最终成功平定了吴元济的叛乱,恢复了朝廷的权威。文武兼备的裴行俭师从名将苏定方大破突厥反叛,善于识拔人才,张知运、薛讷、阎敬容、甘元柬、裴思谅、王智方、吕休璟、刘玄意等人都曾在他帐下为裨将。作为隋代著名的法律学家,裴政参与制定了《开皇律》,这部法律对后世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。“史学三裴”裴松之、裴骃、裴子野分别在《三国志》、《史记》、《宋略》进行深刻的研究并写出对后世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注解。
在封建社会的士族体系中,裴氏家族通过联姻、举荐制等方式,确保家族成员在政治、文化、军事等多个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联姻作为士族之间巩固关系的重要手段,不仅增强了裴氏家族在士族群体中的影响力,也使得裴氏家族的声望与权力代代相传。举荐制则是裴氏家族培养人才、延续家族荣誉的重要方式。通过家族内外的互相推荐,裴氏家族的优秀人才得以进入朝廷服务,确保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长期不衰。